出國留學,值得嗎?(下)

Photo by Oleksandr Pidvalnyi from Pexels

承接上集 出國留學,值得嗎?(上)

b. 回來本國找工作

曾經聽過一個講座裡有人這樣算:出國留學要花150萬,回來找工作時不過多別人5千,這樣要300個月才能賺的回來,所以非常不划算。

我個人並不同意這個算法。

首先,要在國內工作,的確是沒有必要特別出國唸書,可能遠不如把時間投資在國內的相關經驗或人脈。但如前段所述,在留學階段所受的訓練與經驗也會提升你的軟與硬實力。所以,已經很確定不喜歡唸書,那一開始就不需要考慮留學。不喜歡唸書還想留學的人,可以參考軟實力跟隔壁小明段落。

相對的,有些人認為出國唸書回來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這也不一定正確。個人認為國外學歷可能有加分在兩個階段:

  1. 在新鮮人階段。有些跨國公司在特殊的專案,例如從校園選才(Campus Program)培訓經理人(Manager Trainee)專案,的確很喜歡國外的學歷,但還要看學校跟科系。但也不是人人想進跨國公司或是培訓經理人。
  2. 在升遷主管職階段。有許多人實力很堅強,但不一定有管理的能力,尤其在跨國公司。有一份國外學歷在升遷主管職時,的確有可能有加分的功效。

 

 

  1. 婚配機會

我是很認真的。是有許多人暗自期待可以在留學的階段遇到情投意合的另一半,這也沒什麼錯,緣份遇到就是遇到了,笑人CCR也完全沒有必要。但如果只是緣分,這個部分可能沒什麼好寫,可是如果把婚配機會看作一個經濟活動(可以這麼直接嗎),可能是有些要考慮的。

首先要考慮的,是本身的文化資本(弔書袋看這裡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3233/)。

不是只有你在挑選另一半,你遇到的另一半也在挑選另一半,你有心理準備可以面對文化衝擊嗎?你的語言能力(不管是哪個語言)可能足以拿來談情說愛、但足以拿來生活工作嗎?如果想嫁進豪門,你有實力申請上豪門念的學校嗎(改天來開個文好了)?相對應的社會經濟背景可以為對方加分嗎?簡單說:你有對方要的東西嗎?

如果還沒有,請考慮增強自己的實力,並且參考上面的軟實力段落來考慮是否出國留學。

Again, 如果你有非常堅強的政經背景,請你不要再看這篇文了。(誒,開玩笑的啦,回來。)

  1. 隔壁小明的概念。

華人愛比較(幹嘛拖別人下水)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隔壁小明去留學,回來都會發聖光了。我覺得我不比他差啊,我也想去。

不要誤會我,坦白說我還真不覺得這有什麼錯。社群裡的個體都會有比較的焦慮,白話說就是大家都擔心不如別人會被瞧不起,如果你的生活圈裡面大家都出過國,我很能體會你焦慮地考慮出國的心情。

不過畢竟人生只有一次,出國也是一大筆費用和時間。可能還是請你考慮以下的問題:

  1. 你身邊到底有幾個小明。
  2. 小明為什麼要出國。
  3. 小明去了什麼學校。
  4. 小明家多有錢。
  5. 你多常見到小明。

如果以上問題你都不想去問,那很可能你沒有很在意小明,那小明可能不是你該出國留學的原因。

不過如果你都去問了,還是很想像小明,接下來你應該思考:

  1. 我為什麼想要像小明?或,我為什麼希望小明瞧得起我?
  2. 如果出了國就會變成小明嗎?或,出了國小明就會對我另眼相看嗎?
  3. 變成小明我就會開心嗎?

如果你是希望小明瞧得起你,那你應該挖掉小明的眼睛思考小明是否真的瞧不起你,還是你自卑?如果你自卑,請參照希望像小明的解法。

如果小明真的瞧不起你,那你應該想想小明是不是你應該結交在意的朋友。

如果你是希望像小明,那可能你該做的事情是重新投胎去上一些心理課程(不是心靈課程不要搞錯),看看關於自我接納與自我認同的部分是否有可以重新思考的地方。

因為你是獨特的個體,不需要像別人。

如果是你爸媽的隔壁小明,請你爸媽去認養小明思考這個問題。因為這不該是你的理由,這是你爸媽的理由。

總之,為了比較而出國唸書是一個可以理解、但個人不鼓勵的理由。這並不是說你為了這個理由去念書不會有收穫,而是「就算你去留學,還是有很多你想跟小明比較的地方」的問題。

(隔壁小明的概念都可以做個升官圖了。)

  1. 度假的概念。

這個原因非常少見,但我們的確有遇過因為工作太忙碌、又不能無理由的度假,以至於必須藉由出國留學來偷幾個月的假日的朋友(我絕對不會告訴你他們度假的學校是世界第一學府),如果都到世界第一學府這種田地了,還是出去吧。度假太重要了。

但如果不是,只是想要一段可以逃離世界的方法,請參考軟實力段落。

  1. 重新做人的概念。

這個概念非常重要,有些人,例如我本身,是有帶著重新做人的概念去英國唸書的,因為覺得在原本的生活圈無法做自己、想去一個新的國度尋找自己。我認為這個想法是我很能認同的,但考量留學的代價實在太大,可能必須搭配其他理由,如果只是單純轉換環境,請參考硬實力與軟實力段落。有硬實力者大可無所畏懼地出去,軟實力者可以考慮替代方案(邊唸書邊要重新做人真的有點挑戰)。不過,如果是家大業大,這時候可能就不一定能出國重新做人了,因為原生家庭的勢力範圍也比較廣大一點,可能飛出國還不一定能脫離。

 

結論:出國唸書的原因非常多種,值不值得投資的問題需要先弄清楚你想投資什麼,才能決定是否值得。

 

托福聽力技巧:Active Listening

上一篇我們提到了閱讀的第一步是要積極閱讀,托福聽力的架構與閱讀相似,所以自然也可以採用一樣的心法。先簡單複習一下由Neil. J. Anderson 大力倡導的Active Reading 積極閱讀的重點:

  1. Activate Prior Knowledge啟動固有知識
  2. Cultivate Vocabulary 建立字彙
  3. Think about Meaning 確認意義

 

托福的聽力一次考試有2篇對話和4篇演講(若遇加考題則再增加1篇對話和2篇演講),這邊得內容以演講為主。

如何實際應用到聽力上呢?最重要的是要「預測考點」。

  1. 演講前30 秒,問自己「這段演講的主旨是什麼?」。演講得前30秒內容在於鋪陳與引介主題,幾乎是必考題,所以一定要注意聽演講之主旨。
  2. 留意關鍵點:轉折詞。轉折詞扮演兩種功能:支持篇章結構和連結上下語意。重要的轉折詞前後幾乎都是重要的資訊,所以考試時如果聽到轉折詞,一定要留心。
  3. 留意細節:因果、順序、對比、類比、澄清、歸類。這些看起來像是細節,但其實在篇章理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所以常常是考點。
  4. 留意「語氣詞」與「俚俗語」:語氣強烈的部分常常暗示演講者對某一件事情的看法或態度,能聽得懂他人的言下之意很重要,所以是考點。另外,俚俗語也有著類似的功能,但更婉轉、更像是生活用語,所以也時常是考試重點。

結論:提升聽力分數的最好方法,就是「預測考點」,注意以上4個部分,大致就能掌握考點,更有效率答題。

托福閱讀心法:Active Reading 積極閱讀

談到托福閱讀,大部分的文章討論的都是如何解題或是如何快速猜題,但我認為準備托福閱讀第一步是:

不要放空。

很多學生覺得托福閱讀很困難的原因是,就算花時間看完整篇文章,還是不知道文章在說什麼,明明每個字都認識,但放在一起到底是什麼意思,卻難以捉摸,也就無從答題。所以準備閱讀的第一步,是「養成積極閱讀的習慣」。

Active Reading 積極閱讀是TESOL學者Neil J. Anderson 倡導的概念,非常簡化地説,就是閱讀時要「動腦」。Anderson 提出許多方向的建議,這邊我們只討論3個較適用托福閱讀(其實一般閱讀測驗都適用)的項目:

  1. Activate Prior Knowledge啟動固有知識
  2. Cultivate Vocabulary 建立字彙
  3. Think about Meaning 確認意義

 

那怎麼應用在考試呢?請同學一邊閱讀時,一邊這麼做:

  1. 從標題猜內容。看到閱讀的標題,先不要急著往下看,而是先想想自己對於這個題目有什麼了解,來猜猜看這篇文章要說的是什麼。例如文章標題寫Desertification 沙漠化,就先想想自己有什麼關於沙漠化的知識,沙漠化的成因、階段、影響等等。總之,看到標題時就先把腦袋裡的相關知識「提款」出來備用。
  2. 著重句子中的「動詞」。英語一個句子中的精髓在於動詞,所以讀懂動詞就可以大略掌握該句想表達的重點。托福閱讀因為是學術文章,所用的動詞會比較抽象,但有一定的重複性,請同學一定要熟練這些學術文章愛用的動詞。另外,要增加動詞片語phrasal verbs的量,如果認不得動詞片語,往往會曲解句子的意思,然後一步錯、步步錯,整篇文章就讀不懂或自以為懂、實際上讀錯了。
  3. 善用已知字彙猜未知字彙。考試還是難免會遇到不懂的字,如果剛好有個句子裡的主要動詞是你看不懂的,不妨善用上下句來猜猜這句話想表達的意思,例如TOEFL Official Guide裡的經典文章Applied Arts and Fine Arts第一段:

“Although we now tend to refer to the various crafts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s used to construct them—clay, glass, wood, ber, and metal—it was once common to think of crafts in terms of function, which led to their being known as the “applied arts”. Approaching craft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function, we can divide them into simple categories: containers, shelters and supports.”

假設學生不知道approach當動詞是什麼意思,參照前後文,一樣可以知道approach 基本上跟think of 的意義相近。

  1. 三層次確認意義:句子、段落、篇章。讀的時候要常常確認自己是否了解文意,並且在三個層次上都要確認。
  2. 每讀完一個句子,要問問自己「這個句子想表達什麼?」
  3. 也要問「這個句子跟上個句子的關係是什麼?」(是支持呢、反駁呢、解釋呢、還是其他?)
  4. 每讀完一個段落,也要問自己「這個段落跟上一個段落的關係是什麼?」
  5. 最後讀完了篇章,也還要再問自己「這篇文章重點是什麼?」

結論:積極閱讀是一種閱讀的習慣,幫助我們在閱讀時保持專注。如果閱讀時隨時保持警覺,當然閱讀成效和答題成效都會大幅提升。

引用資料:

Anderson, Neil J. Active Skills for Reading 3. Heinle-Cengage, 2013.

 

 

2019年8月托福TOEFL iBT改版重點整理(下): 考題與時間調整

上一篇我們講到2019年8月起,托福會有MyBest Scores的計分方式,今天要來談談試題本身的調整。

Test Section Before August 1, 2019 After August 1, 2019
Reading 3–4 reading passages
12–14 questions each
60–80 minutes
3–4 reading passages
10 questions each
54–72 minutes
Listening 4–6 lectures, 6 questions each
2–3 conversations, 5 questions each
60–90 minutes
3–4 lectures, 6 questions each
2–3 conversations, 5 questions each
41–57 minutes
Speaking 6 tasks

  • 2 independent
  • 4 integrated

20 minutes

4 tasks

  • 1 independent
  • 3 integrated

17 minutes

  1. 考試總時間從4小時縮短為3小時。
  2. 但要特別注意,ETS強調考試的「質量和分數可信度不變」(“After careful review of the data, we have determined the test can be shortened without sacrificing test quality or score validity.” 引用自FAQ),也就是難度不變。因為托福畢竟是個入學考試,不會隨便放寬標準。
  3. 閱讀的篇數不變(依然是3篇,還有可能1篇加試題),每篇題目從12-14題減成10題,每篇的時間從20分鐘減少成18分鐘。
  4. 聽力的對話部分不變,演講的部分從4篇減為3篇,如果有加試題則有4篇演講,但是對話與演講間的順序是否有調整,目前還不知道。
  5. 口說題數則從6題減少成4題,刪除了第1題跟第5題,其他題目的規格維持不變。

要怎麼理解這些變化呢?

****

閱讀:

假設照ETS所說的,考試本身的難度沒有變化,我們可以這樣看:

  1. 閱讀的題數跟時間都減少,但其實不會比較趕,因為每一題可以用的時間反而增加了。
  2. 題數的減少,意味著配分增加,可以犯錯的空間應該就變小了,所以閱讀理解的「質」比「速度」重要。
  3. 題型方面我們還不清楚會有哪些題目被減少,但以這陣子的考題幾乎每篇都有3-4題字彙題的狀況來看,Kay猜測應該會減少一些字彙題,其他複雜的題型大概會維持不變。

–> 從這些變化,我們得出兩個結論:

「閱讀必須要更注重篇章結構和內容的理解」,所以考生應該要更多練習結構式的閱讀,注意上下文之間的邏輯關聯,可以參考我的Active Reading 的練習來方式。另外,也建議要多補充些學科常識,可以參考我的文章「英語免費資源怎麼用」。

***

聽力

Kay其實滿驚訝ETS選擇減少學術演講的篇數,不過以ETS的說法 「縮短考試時間有利於考生的表現」,選擇刪減學術演講聽力,大約是想排除過於類似的題型。但跟閱讀ㄧ樣的是,題數減少意味著每題配分變重,考生要注意什麼呢?

  1. 要練習不放空。這很難我知道,但是放空真的是沒人幫得了你。不放空的方法就是要積極預測文章的下一步、仔細抓考點。可以參考我的文章Active Listening.
  2. 要精實做筆記,筆記幫助你理解整體、紀錄細節。怎麼做筆記我改天再分享
  3. Kay認為ETS選擇刪減學術演講,而非刪減對話,表示ETS可能重視考生理解用英語互動的意義,勝於被動的接受資訊。從這個角度來看,考生要更注重理解「言下之意」,提高片語和俚語的量,也要注意上下文之間的邏輯關聯,基本上就跟閱讀一樣啦。

***

口說

原本口說1, 2, 5 ,這3題都是要求考生「發表自己的意見」,現在一口氣砍掉2題,其他3題著重改寫的題目全數保留,意味著考生應該要更注意自己聽力理解和改寫的能力,要怎麼提升呢?

  1. 提高詞彙的質和量,用精確的字或地道的片語、不要用很浮泛的字,例如:make someone believe something, 應改寫為sell someone on something,talk someone into something, persuade someone to do something等 。
  2. 多練習改寫句型,要能正確地使用關係子句、分詞構句,還有倒裝句。
  3. 常說的正確使用時態、字尾-s 或-ed 的事情這裡久不多說了。

***

總結來說,托福iBT整體的時間縮短,但因為題型不變、配分變重,所以難度不變。考生的實力仍然非常重要,大家一起努力,把根基扎穩,怎麼變都不怕囉!

托福改版官方公告

托福改版FAQ

#托福改制

 

2019年8月托福TOEFL iBT改版重點整理(上): MyBest Scores

就在昨天,托福官方在北京開了一個新政發表會,說明2019年8月開始,托福iBT的考試制度有些微的變化。

第一個變化是成績單上會多一個MyBest Scores,是過去2年內該考生各科最高成績的加總:

圖片來源:https://www.ets.org/c/41866/mybest.html?fbclid=IwAR2dNQ3gdG44XTaXGWJhQXeLjGOArV5t5LMtqdcnef6VAE6LMaEkeSPCJGA

 

左圖是考生單次(2019/10/23)的考試成績,右側則是過去兩年該考生各科考得最好的成績。

如果還不是很懂,我們來看看一位考了3次考試的考生,MyBest Scores 是怎麼算的:

圖片來源:https://www.ets.org/s/toefl/pdf/mybest_su.pdf

前三欄室這個考生的三次考試成績,最後一欄是Mybest Scores,取的是前3次考試中各科最高的,最後總成績是最高的。所以從ETS的角度來說,,如果考生砸了一科,還有其他次的成績可以彌補。

為什麼要有MyBest Scores?

ETS 主張MyBest Scores是取自2年內的成績,所以仍然是可信、有效的成績。經過兩年的研究,MyBest Scores 跟考生最近一次的成績平均大約差4分,ETS認為這有利於學校廣招優秀學生,也可以避免學生為了達到學校標準而頻繁的重考,因為他們的研究也發現,考試間隔越短,MyBest Scores 跟單次考試的落差越小,所以頻繁考試意義不大。

所有的學校都接受MyBest Scores嗎?

ETS的調查顯示有251所學校有意願接受MyBest Scores,但目前仍只是意願調查。具體的學校、系所要求仍然要在MyBest Score 實施後才會陸續定調,所以考生務必密切留意申請的學校以及系所的規定。

MyBest Scores對學校有什麼好處?
ETS認為使用MyBest Scores有利於學校廣招優秀學生,過去學校設置的托福門檻比較硬,沒有達標的學生可能連申請文件都不會被審閱。用MyBest Scores的計算方法,可以避免因為幾分的分數而失去有潛力的學生。

那對考生的準備有什麼影響嗎?

我們的看法是,考生反而必須更加注重自己的實力。

雖然ETS開放了MyBest Scores,看起來好像考生多了幾次機會,但事實上剛好相反。

首先,MyBest Scores 雖然取不同次考試的單科最高分計算,但是考生申請的學校是否接受這種算法,還是個未知數。第二,因為MyBest Scores 會列出每一科的考試時間,所以考生究竟是一次到位還是一次考一科慢慢湊,也是一目暸然。我的好朋友兼好同事,資深留學顧問Claire Hsing就認為MyBest Scores 其實反映出考生英文實力的穩定度,學校可能會透過考試次數判斷學生究竟是否有穩定的英語能力,還是只是靠考試次數拼湊成績。

事實上ETS也表示,想要增加MyBest Scores 的計算方法,目的就是「減少考生的考試次數」。根據ETS的研究,認為MyBest Scores可以減少考生考試次數。因為MyBest Scores 取多次成績中的最高分,考生就不需要像過去一樣,為了達到學校標準而一直重考。而且考試間隔越短(也就是考生如果考得越頻繁)MyBest Scores跟單次考試的落差越小。所以ETS並不鼓勵多次考試。

如何打下堅強的英語實力,最最簡單的方式是「除了準備考試之外」,每天都要碰一點英文,可能是讀一篇文章、聽一段廣播,跟英語使用者交談,總之實力是累積的,不是熬幾天夜能夠補的。至於其他的考試或準備技巧,請大家參閱托福各科的文章囉。

資料來源:

TOEFL iBT MyBest Scores 官方說明

2019托福改版官方公告

出國留學,值得嗎?(上)

出國留學每年動輒兩三百萬台幣的代價、與親人朋友分隔兩地、一去就是幾年,大家都想知道到底「值不值得投資」。

事實上這個問題大概就等於「我該不該跟這個人在一起」加上「我該不該買這台兩百萬的車」的總和,一個人可能有各式各樣的考量,無法一概而論。但還是有些思考的方向與案例可以跟大家分享。

 

首先,請勻出15分鐘的單獨時間,拿出一張紙,寫下任何「觸發你開始考慮出國留學的原因」。這個答案不能被引導、最好也不要經過包裝。

為了讓大家更明白,就以「該不該買台兩百萬的車」來做示範,不經包裝的回答可能有:

「每天都從新竹開去高雄,好車開起來比較安全。」

「隔壁小明買了一台180萬的,每天炫耀,我看了很不爽。」

「需要一台休旅車載長輩小孩,剛好我看上的這台兩百萬。」

「就是喜歡這台車。」

 

在這15分鐘之內,請你盡量寫,越直白越好,想到什麼寫什麼。

 

 

 

 

15分鐘後,請你看看紙上的原因,圈選出前5個最主要想出國的原因。

 

完成之後,請你另外再拿一張白紙,給自己10分鐘的時間,回答「讓我有顧慮而不想出國留學的原因」。

 

 

 

 

10分鐘後,請你一樣圈選前5個主要的原因。

 

 

如果你已經比較了解自己的想法,再繼續往下看。

關於「到底應不應該出國留學」這個問題,最簡要的回答是:「看你能不能達到你想留學的目的」以及「你能不能承擔風險」。

大家留學的目的大概可以分為5個大類:

 

  1. 提高實力。

出國是為了提高實力,這個實力包括了「硬實力」跟「軟實力」。

  1. 硬實力

希望可以增強硬實力的人,不外乎是覺得出國可以受到比較好的學術、技術訓練。可能是國內相關領域和技術並不發達、想讀的學校和孺慕的教授在國外、原本就是異文化(例如讀某國語言、歷史、文化等)的人。對於這類有明確硬實力需求的人,我認為的確很適合出國追夢,但如果金錢是個會肉痛的考量,最好先確認過自己的實力是否已經達到一定的程度,以免出了國,卻花了大把時間跟金錢「打基礎」,把原本的志氣、動能和存款都消耗光了。可以檢視自己是否已經有基礎能力的試金石包括有語言考試成績(托福雅思)、標準考試成績(SAT/ACT/GMAT/GRE)和學術能力(是否有發表論文或是參加研究計畫),如果是申請研究所甚至不妨申請看看國際學生獎學金,作為自己是否夠優秀的試金石。全額獎學金可能門檻太高,但是如果能拿到部分的獎學金,不但能減輕負擔,也能更確認自己已經準備好接受硬實力的訓練。

 

  1. 軟實力

軟實力是一個更廣泛的詞,包括大家很愛講的國際觀、見識、應對進退、文化知識、旅遊經驗等等。如果出國留學最主要目的是軟實力的朋友,我會建議思考是否有替代的方案。畢竟是留「學」,學術訓練和學位文憑是主要的目標,所以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學校裡,也會花很多時間在作業跟考試上,真的有時間、有機會增加你所想的國際觀或文化見識嗎?我認為不妨考慮短期遊學、交換學生、出國打工等等,真正會有時間在社交上的、壓力與代價也相對小的方式。如果已經是專業人士,更該考慮外派而不是留學(但如果公司經濟支援則另做他論),因為專業人士所需的軟實力應該是在工作環境累積的。

 

  1. 增加機會。
  2. 工作機會

出國留學應該會增加工作機會,對吧?

是,也不是。

工作機會的多寡取決於當年的經濟狀況、產業需求、社會態度與政府政策,和最重要的,個人實力、人脈和運氣。簡言之,沒有人能保證出了國能增加在該國的工作機會,也沒人能保證回國後工作會比較好找,或薪水會比較高。

  1. 留在留學國

我們拿美國的資訊作為例子好了。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US Department of Labor) 2016年的幾個數字,來看看亞洲人(記得這個詞指涉的國家與人種很廣,不只有華人,還包括印度、中東、日本、東南亞等地)的就業狀況。

Data Reference:

https://www.bls.gov/opub/reports/race-and-ethnicity/2016/pdf/home.pdf

這個圖表顯示的是各種族在美國的失業率,我們可以知道不管是那個族群,失業率的曲線都很一致,遇到經濟不好的那幾年,無論是哪個族群都會受到影響。所以,能否留在留學國還得看整體經濟環境(我就是2009年畢業的,完全不用想拿著工作簽留在英國),經濟不好,實力好都很困難。

 

接著來看各族群的外國人在美國的工作狀況,下面的柱狀圖顯示的是2017年美國境內生與國外出生的勞工比例,

 

Citation: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U.S. Department of Labor, The Economics Daily, Foreign-born labor force nearly half Hispanic and one-quarter Asian in 2017 on the Internet at https://www.bls.gov/opub/ted/2018/foreign-born-labor-force-nearly-half-hispanic-and-one-quarter-asian-in-2017.htm (visited May 29, 2018).

 

圖中可以看出,亞洲族群佔了25%, 並以國外出生者較多。看起來是正面的資訊,但如果仔細看一下行業別,就可以發現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清楚的。先來看看全美國2016-2026各行業別每年預計開出多少職缺,以最樂觀的電腦科學相關的工程師類與管理職位為例:

Elka Torpey,                “Employment outlook for bachelor’s-level occupations,” Career Outlook,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April 2018.

最夯的軟體工程師職位,全美一年大概有9萬個職缺,管理與營運等職位,一年大約有21萬個職缺。看起來不錯,前景看俏,但關鍵是是否輪得到我們這些「外國留學生」?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參考2015的資料,看看每個行業裡面,本國出生與非本國出生的受雇的比例: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U.S. Department of Labor, The Economics Daily, Foreign born more likely than native born to work in service occupations on the Internet at https://www.bls.gov/opub/ted/2016/foreign-born-more-likely-than-native-born-to-work-in-service-occupations.htm (visited May 29, 2018).

 

很明顯可以看到非本國出生者只在幾個特定的領域受顧率超過本國出生者:電腦與數學(大約是工程師CS相關)、食物準備(大約是餐飲業)、建築物清潔(廣義的清掃服務業)、建築與鑽取(?)(工地或礦業)和原料運輸(砂石運送等)。相對的,一班出國留學者會期待得到的工作,例如管理、銷售和白領階層的工作,還是本國出生者有利得多。

這還是歐巴馬總統在位時的數字喔(笑)。一般來說,川普總統的政策是以他自己宣稱的 Hire Americans 有名的。過去高科技產業依賴來僱用外籍技術人員的H1B簽證就被縮限過,雖然第一夫人當年就是用這個簽證來的,不過可能不希望再多一個第一夫人 擔心美國人的工作被搶,所以從2017年縮限了這個簽證。詳細的狀況,大家依照閱讀偏好選購:

 

喜歡看中文的看這裡

https://cn.nytimes.com/usa/20170419/h1b-visa-facts-tech-worker/zh-hant/

喜歡看影片的看這裡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qVBVBiwlX8

喜歡看很難的英文文章的看這裡 http://foreignpolicy.com/2017/04/18/trump-seeks-to-limit-foreign-workers-with-new-executive-order-h1b-visa-trade-deal/

 

不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產業的確是台灣的發展不多,留學國比較重視。例如我自己讀的語言學,基本上在台灣跟產業結合機會很少,但在英國美國,不論是國安、商業顧問、軟體設計都用得上,而這件事情是我在英國時才知道的。如果沒有留學經驗,可能沒有這樣的見識。這絕對是留學的好處。

 

結論:希望藉由留學爭取就業機會的朋友,除了實力要堅強、也要明白經濟狀況和政策(簡稱運氣)扮演了關鍵的角色。當然,如果拿得出強國政要的推薦信,大概也沒什麼能阻擋你(是說你應該也不會來看這篇文)。

#留學值得嗎

#留學CP值

[待續]

語言學校值得唸嗎?

有時學生因為種種原因,托福或雅思沒有考到學校要求的成績,但是其他方面的條件夠好(或者學校當時缺學生XDDD),有可能學校會先發conditional offer 條件式入學,要求學生先讀一陣子語言學校ESL(English as Second Language) Program,等語言學校考試通過,方可入學。這樣的學生最常問的問題是:「語言學校值得唸嗎?」

我的回答是:「能考過語言考試就不要去念語言學校,但是如果非得去唸也沒關係。」

為什麼盡量還是考過語言考試?

首先當然是費用的考量,大部分的語言學校是以週計費,托福雅思的成績越低,可能要讀的週數就越長,費用也就越高。

再來是「成效」的考量。語言學校裡的ESL老師都是用英語教學,試想如果學生的程度不到一定的水準,要用英語聽懂英語文法,可能更挑戰。不過好的學校的ESL老師多半也都很優秀、很有經驗,有志學好當然還是有機會的。

最後是心態的調適。所謂的條件式入學,就是學校給學生一個機會嘗試看看,但是不能保證學生一定會錄取,雖然大部分的要求都不至於太嚴苛,但是在心態上總是有些不確定因素,有些學生會因此膽怯或是心虛。也有的學生相反,因為很多語言學校的課程其實不至於非常困難,有少數學生也可能因此掉以輕心,反而沒有通過語言學校的測驗而喪失入學機會的。

 

但是,語言學校也有一些好處。最重要的,就是可以讓學生先適應環境。人到了新地方,總是需要花些時間適應環境、語言學校通常在正式課程開始前一兩個月,學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先熟悉校園環境、學校要求、調適生活節奏,開始拓展社交圈等等。

另外,很多語言學校有提供正式學生寫作輔導的支援服務(Writing Tutorial),所以如果能趁機熟悉語言學校提供的支援,需要用到時也可以較快尋求協助。

結論,如果能考過語言考試是最好,但如果經濟許可,上語言學校也是可行的辦法。

 

#語言學校

#條件式入學

#conditionaloffer

英語免費資源怎麼用

學英語的資源真的太多了,但光是要篩選出優質的內容、弄清楚怎麼使用,就得費上一番工夫,我們幫大家整理了一些好資源,並清楚說明怎麼使用:

 

  1. CNN 10( https://edition.cnn.com/cnn10)

CNN 10 的前身是CNN Students,是每天將3-4則重要的新聞濃縮成10分鐘的報導,由Carl Azuz 主持。因為是接續CNN Students,文章用語略有簡化,但絕不至於幼稚或膚淺,加上又有影片和逐字稿,youtube 上有時也會有人幫忙放上英語字幕,非常適合中階學生提升程度用。

難度:***

適合程度:中階至高階

使用方法:

  • 先看一段影片、理解其大意,並試圖寫下自己的理解。如果不太能理解可以看兩次。
  • 讀逐字稿,查閱單字,理解後對照步驟一所寫下的內容,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關鍵點為何。
  • 熟悉、背誦稿件中的原本不會的字彙跟片語。
  • 不看逐字稿,重聽影片中的段落,確認自己已經把新學的字彙的發音跟字彙聯合起來了。
  • 完全理解後,用自己的話把這段影片內容重述一次,但要用上新學的字彙與片語。
  1. 60-Second-Science

60 Second-Science 是托福界很有名的準備教材,因為內容不是時勢而是科學,跟托福的相關性更高,但又只有60秒,內容不會太多、速度也不會太慢,也有逐字稿作為輔助,所以廣受歡迎。每天服用一篇,對於提升常識與聽力大有助益。

難度:***

適合程度:中階至高階、高階

使用方法:

  • 先聽一次內容、理解其大意,並試圖寫下自己的理解。如果不太能理解可以聽兩次。
  • 讀逐字稿,查閱單字,理解後對照步驟一所寫下的內容,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關鍵點為何。
  • 熟悉、背誦稿件中的原本不會的字彙跟片語。
  • 不看逐字稿,重聽影片中的段落,確認自己已經把新學的字彙的發音跟字彙聯合起來了。
  • 完全理解後,用自己的話把這段影片內容重述一次,但要用上新學的字彙與片語。

#英文自學

#托福自學

#托福資源

 

 

科技翻轉教育的省思:以Summit Learning 為例

新聞原文看這裡:

https://www.nytimes.com/2019/04/21/technology/silicon-valley-kansas-schools.html?_ga=2.108430338.1204333561.1556067537-392395233.1556067537&fbclid=IwAR0goZgYcFZGcozV2GIlKdd5HkLXwz3w63z0JnZsk988O_9nKKOjfXvAIcE

新聞摘要:

紐約時報報導,由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和他的妻子普莉希拉·陳(Priscilla Chan)支持,在堪薩斯州麥可弗森市(McPherson, Kansas)等380所學校實施一個名為巔峰計畫(Summit Learning)的教育改革專案。這個計畫主要是想透過科技幫助學生提升學業成績,學生主要的學習管道是電腦以及網路,大部分的時間學生都是獨立透過電腦完成學習和測驗,教師只是輔助的角色。

理論上來說,巔峰計畫的「個性化學習」(Personalized Learning)的方式實踐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Students-based Class),應該能讓每個學生都能按照自己的步調進行學習,並且讓學習更有效。但實際上,許多學生反應有頭痛、手痛,甚至癲癇加劇的困擾。在紐約布魯克林、康乃狄克州柴郡和賓州印第安納也傳出家長與學生的反對聲浪,甚至中止了巔峰計畫。

Kay的看法

網路發展以來,人們都懷抱著網路可以翻轉教育的希望,許多成功的案例,例如可汗學院 Khan Academy, 也證實了這樣的可行性。但反過來,巔峰計畫遭遇的挫折可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發呢?

教育不能與人際互動脫節。

巔峰計畫中,電腦與網路取代了絕大部分的師生互動與同儕互動,教師退居輔導的角色,以一對一的輔導時間取代一對多的講授式課堂,但根據學生反應,許多學校連這樣一對一的輔導時間都沒有。同時,因為學生獨立於電腦上完成學習進度,也缺乏與同儕互動的機會。如果問一個幼兒園、小學、甚至中學的學生「去學校最快樂的事情事什麼?」得到的答案多半是「跟朋友玩。」

如果學習到了知識,卻沒有人可以分享,那又有什麼樂趣呢?人際互動讓人們分享觀點、彼此同理、建立連結,換句話說,人際互動讓學習有情境、有意義,光是海量的網路資訊是不足以激起學習動力的。

如何開始準備托福

托福TOEFL iBT與雅思IELTS是留學考試的第一關門檻,只要是非英語為母語、並且想到英語系國家讀書的學生必經的關卡。事實上還有其他種英語語言考試,不過絕大多數的高中、大學與研究所,都是要求托福TOEFL iBT和雅思IELTS,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談談,怎麼樣「開始準備托福」。

 

托福iBT跟雅思IELTS有什麼不一樣,看這裡

怎麼開始準備雅思IELTS,看這裡

 

第一步:了解學校要求

托福iBT總共有讀、聽、說、寫4個科目,各佔30分,總分為120分。每間學校與科系對於總分都有不同的要求,有的甚至還要求各科成績須達多少。基本上托福成績就是一道門檻,如果沒有達到學校的要求分數,基本上就會直接被刷掉,可能入學審查委員連其他文件都不會看,是個滿殘酷嚴苛的要求。(試想,如果學校的要求是100分,卻卡關在99分,是多嘔的事情啊…)

托福成績卡關怎麼辦,看這裡

要怎麼找到學校或科系的托福分數要求呢?資訊多半會在以下幾個網頁,找找看:

  1. 科系網頁的Admission分頁
  2. 學院下面Undergraduate Program 大學部或Graduate Program 研究所的Admission 或 Handbook
  3. International Students 的網頁

雖然每個學校跟科系的標準不一樣,還是有幾個比較常見的門檻:

  1. 一流(排名前10-20)的大學或英美語文相關科系,可能會要求要100、105、 108甚至110分。目前我看過最高的要求是118分(幾年前Ohio States University 語言學碩士的相關課程,至今仍然維持114分的高標準),當時我的結論是:他們不想收外國學生,結案。不過幸好我有過標準(揮汗)。
  2. 事實上好一點的大學跟研究所(排名前30)多半都會要求至少100分。
  3. 中上的大學(排名前30-50)可能也會要求90、92、95等分數。
  4. 中階的大學有些比較寬鬆的科系可能可以接受86以上的分數。

如果沒有達到這些標準,學校可能直接拒絕,或者是採條件式入學,要求你念語言學校一段時間,通過語言學校的考試才可以入學,雖然也是個方法,但多少為求學之路留下了一個不定數。

語言學校值得唸嗎,看這裡

結論:建議至少要考到100分以上,比較有底氣去唸書。畢竟托福只是個考試,到英語系國家要全英語上課和寫作業,沒有100分的實力很難應付的。

第二步:試考模擬考

了解學校的標準後,接下來得看看自己處在哪個位子,才知道距離有多遠。所以建議所有考生都應該先安排一次模擬考試,裸考(完全沒有準備)也沒關係,網路上和許多坊間補習班都有模擬考,難度和標準各有不同,以下建議挑選模擬考的機構或網站重點

  1. 一定要選擇「考試成績分析」的機構,否則拿到的只會是一張成績單和制式化的評價,對於準備考試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
  2. 托福考試閱讀與聽力是有標準答案,但是寫作和口說是由評委給分的,所以若選擇在網路上使用免費模擬考,雖然方便又便宜,卻可能沒有很準確的口說和寫作成績,建議還是要去有模考服務的機構,如果機構的服務好,就算要付個台幣幾百塊也划算的(畢竟考一次考試就要美金195元,而且持續漲價中呀)。
  3. 是否要挑「有新題」的考試,我個人第一次模擬考差別不大。如果學生實力很好,那新舊考題就會有準確度的差別,新題考出來的成績可能會比較接近正式考試的成績。如果實力中間或者不是很好,那不管是新題或舊題可能都不容易考得好。

第三步:設立目標與排程:

準備任何標準考試一定要設立目標、安排進程。托福考試有效期限為2年,許多學校會要求學生遞交到「入學當天」都還有效的成績,所以請考生要稍微注意一下。一般來說第一次考得不太好是正常的,畢竟對著電腦講話是很詭異的經驗,所以會建議如果考生很有把握,也至少留時間考2次考試。

範例:申請截止日前半年可以考第一次考試(需達到學校要求的分數-10以內,例如學校要求100分,第一次正式考試不要低於90才會有機會達標)、前三個月考第二次(應該要達到學校要求了),但如果還沒有達到,至少還有三個月的時間(千萬不要覺得應該還有很多其他事情,例如申請文件、其他標準考試等等要做)。以這個時間來看申請學校前一年或一年半就得開始準備托福了。

這樣反推回來,如果學生第一次模擬考離學校標準還有20分以上的距離,可能要再提早半年開始準備。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家長覺得「為什麼準備托福要這麼久」的原因。

為什麼托福要準備這麼久,看這裡

如何省錢省時準備托福,看這裡

第四步:熟悉題型

托福畢竟是標準考試,題型是很固定的,要準備標準考試必須先熟悉題型,這點可以先從TOEFL Official Guide(俗稱OG) 這本書開始,能自修的學生修完OG可以再找其他進階書或是直接衝TPO(TOEFL Practice Online),不喜歡自修的學生,一般的補習班大概都可以幫助你熟悉題型。但是熟悉題型只是最低門檻,怎麼突破成績才是關鍵。

第五步:客製化課程對症下藥

從開始授課以來,最常找上我的都是已經準備托福一段時間,但「苦於無法突破成績」的學生。基本的解題法一般班級課程都能做到,但找出關鍵點突破就很困難了。然而就是因為每個人的關鍵點不同,無法一以概之,建議還是找個非常專業、並且有能力做托福客製化課程老師來診斷跟排課吧。

 

#托福iBT

#如何準備托福

#托福自修